新华社巴西萨尔瓦多8月12日体育专电(记者姚友明)里约奥运会上,“洪荒之力”傅园慧火了,“流水的大魔王”和“铁打的爱酱”的故事也为大家所津津乐道。但五天辗转三地、在里约外打进奥运会八强的中国女足却鲜有人关注。今夜,冷清的发布会、安静的混采区、屈指可数的看台观众和德国人坚定而自信的眼神混在一起,共同为“铿锵玫瑰”送行。
中国女足没有故事?其实,女足姑娘们动人的事迹何其多!就在这届奥运会上,因伤在备战最后时刻退出奥运阵容的任桂辛的球衣,被队友带到了替补席上。正因为“在一起”三个字被主教练和队员们场下无数次的提起,人们才能在场上看到那支战术得力、拼劲十足、犹如下山猛虎般的中国女足。也就在这届奥运会上,当年凭借一人之力就可以力挽狂澜的马晓旭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奥运梦想,从里约到北京,八年的风雨沧桑,经历了无数次艰难险阻的严峻考验,特别是在是去是留的紧要关头,她从来没有放弃。
在美国、法国和德国等国家,媒体在造星运动和整体包装中起到的作用,是超乎我们想象的。比如法国足协就曾与媒体合作,让女足球员可以占据《ELLE》时尚杂志的封面,成为爱美女孩的新偶像。在美国福克斯电视台的运作下,摩根和已退役的名宿瓦姆巴赫甚至登上过《美国偶像》的舞台。与这些球队相比,我们见到的中国女足更多时候还是在媒体场上,球员和球队的形象只能是散乱的碎片,这种情况在“看脸时代”应该有所转变。
千万不要小看了榜样的力量,实际上很多中国现役女足国脚之所以能成为“新铿锵玫瑰”,就是因为当年偶然看到了孙雯和刘爱玲的比赛。在这个“成人儿童化”、“儿童成人化”的时代,我们或许比以往更需要一个颜值与实力俱佳、智商与情商均“爆表”的优质女足偶像。以白、瘦为美的女性审美价值观虽不可能很快被改变,但蓝天之下、绿茵之上,人们需要能够接受一个或几个皮肤黝黑、身材健美的中国女性运动员明星。虽然目前中国队还缺乏拥有绝对实力的球星,但很多人其实都拥有成为偶像的潜质。
自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以来,我国奥运选手的形象逐渐从全民英雄、榜样转变为平民英雄。记者整理早期的奥运会报道时发现,当时奥运选手家人的反应或被隐藏,或借记者的采访由家人叙述出来,表达地多是奥运冠军家人与国人共享奥运参赛、夺冠喜悦这一主题。而随着微博、微信朋友圈等新兴事物的出现,现在奥运选手和家人的故事往往更需要由选手本身讲述出来,即使由奥运选手家人讲述,其表达的观点也不应该仅仅局限在分享参赛喜悦这一方面,而是已经趋于多元。
从这个角度看,女足“造星”其实也并非是媒体一家的事。运动员要有自我经营的意识和能力,相关管理部门和企业赞助商也应该动动脑子,多方如何展开合作,相对的边界在哪里,彼此又能够有多少施展空间?这将是一个考验多方智慧且无法绕开的话题。